算法系列(十八) 用天文方法计算二十四节气(上)2014-05-24 csdn博客 吹泡泡的小猫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 使用VSOP82/87行星运行理论计算二十四节气发生的准确时间。中国古代历法都是以月亮运行规律 为主,严格按照朔望月长度定义月,但是由于朔望月长度和地球回归年长度无法协调,会导致农历季节和 天气的实际冷暖无法对应,因此聪明的古人将月亮运行规律和太阳运行规律相结合制定了中国农历的历法 规则。在这种特殊的阴阳结合的历法规则中,二十四节气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联系月亮运行规 律和太阳运行规律的纽带。正是由于二十四节气结合置闰规则,使得农历的春夏秋冬四季和地球绕太阳运 动引起的天气冷暖变化相一致,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生产、生活的依据。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中国黄 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开始使用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指导农耕种植。后来经过不断 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基本确立。公元前 104年,汉武帝颁布由邓平等人制定的《 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天文位置的定义,就 是从太阳黄经零度开始,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太阳一个回归年运行360度 ,共经历24个节气,每个公历月对应2个节气。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令”,即:立春、惊蛰、清 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令;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中气。“ 节令”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人们习惯上把“节令”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为了更好地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首先要解释几个天文学概念。“天球”是人们为了研究天体的位 置和运动规律而引入的一个假象的球体,根据观察点(也就是球心)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日心天球”、 “地心天球”等等。图(1)就是天球概念的一个简单示意图:

图(1)天球概念示意图天文学中常用的一个坐标体系就是“地心天球”,它与地球同 心且有相同的自传轴,理论上具有无限大的半径。地球的赤道和南北极点延伸到天球上,对应着天赤道和 南北天极点。和地球上用经纬度定为位置一样,天球也划分了经纬度,分别命名为“赤经”和“赤纬”, 地球上的经度用的是度(分秒)为单位,赤经以时(分秒)为单位。天空中的所有天体都可以投射到天球 上,用赤经和赤纬定为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黄道(Ecliptic)”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轨道平面与 天球(地心天球)相交的大圆,由于地球公转受月球和其它行星的摄动,地球的公转轨道并不是严格的平 面,因此黄道的严格定义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瞬时平均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 道所在的两个平面并不是重叠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个23度26分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 的存在,黄道和天赤道就在天球上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就是春分点和秋分点。在天球上以黄道为基圈 可以形成黄道坐标系,在黄道坐标系中,也使用了经纬度的概念,分别称为“黄经”和“黄纬”。天体的 黄经从春分点起沿黄道向东计量,春分点是黄经0度,沿黄道一周是360度,使用的单位是度、分和秒。黄 纬以黄道测量平面为准,向北记为0度到90度,向南记为0度到-90度。黄道平面可以近似理解为地 球绕太阳公转的平面,以黄道为基圈的黄道坐标系根据观测中心是太阳还是地球还可以区分为日心坐标系 和地心坐标系,对应天体的黄道坐标分别被称为“日心黄经、日心黄纬”和“地心黄经、地心黄纬”。日 心黄经和日心黄纬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太阳系的行星都是绕太阳公转,以太阳为中心将这些行星向天球上 投影是最简单的确定行星位置关系的做法。但是人类自古观察太阳的周年运动,都是以地球为参照,以太 阳的周年视运动位置来计算太阳的运行轨迹,使用的其实都是地心黄经和地心黄纬,要了解古代历法,理 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图(2)就解释了造成这种视觉错觉的原因:

图(2)太阳黄道视觉位置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