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组件设计与应用(十六)——连接点(vc.net)2009-12-25杨老师一、前言上回书介绍了回调接口,在此基础上,我们理解连接点就容易多了。二、原理

图一、连接点组件原理图。左侧为客户端,右侧为服务端(组件对象)看着好复杂呀......呵呵,其实简单的紧:(注1)1、一个 COM 组件,允许有多个连接点对象(IConnectionPoint)。也就是说可以有多个发生“事件”的源头。上图就有3个连接点;2、管理这些连接点的接口叫“连接点容器”(IConnectionPointContainer)。连接点容器接口特别简单,因为只有2个函数,一个是 FindConnectionPoint(),表示查找你想要的连接点;另一个是 EnumConnectionPoints(),表示列出所有的连接点,然后你去选择使用哪个。在实际的应用中,查找法使用最多,占90%,而枚举法使用只占 10%,一般在支持第三方的插件(Plug in)时才使用。(你想写个 IE 的插件吗?我们后面就要讲到啦)3、每一个连接点,可以被多个客户端的接收器(Sink)连接;这个我们已经熟悉啦,还记得我们在上回书中为了管理多个回调接口,使用了 cookie 的方式进行区别吗?!三、实现组件(一)1、建立一个空白解决方案。2、在解决方案中,新增 ATL 项目。示例程序中项目名称叫 Simple16, 注意不要选择“属性化编程”方式。3、添加 ATL 类。选择 “ATL 的简单对象”。4、名称卡片中,输入组件名称。示例程序中是 DispConnect。

5、选项卡片中,接口类型选双接口。注意一定要选择“连接点”。

6、增加接口函数。和上回书的程序一样,增加一个方法计算整数加法, 而通过连接点返回计算结果。


7、下面该增加“事件”函数了。选择事件接口(_IDispConnectEvents),添加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