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首页 / 软件开发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测试覆盖(率)的用途

测试覆盖(率)的用途2014-08-07 infoq 姚若舟

引言

经常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做单元测试,那测试覆盖率要到多少才行?”。而我的答案很简单,“作为指标的测试覆盖率都是没有用处的。”

Martin Fowler(重构那本书的作者)曾经写过一篇博客来讨论这个问题,他指出:把测试覆盖作为质量目标没有任何意义,而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发现未被测试覆盖的代码的手段。

http://martinfowler.com/bliki/TestCoverage.html

Brian Marick(敏捷宣言最早的17个签署人之一)也说过,作为一名程序员,我当然期望我的代码有较高的测试覆盖率。但是,当我的经理要求这样的指标时,那就有别的目的了(绩效考核?)。

我认为,高的测试覆盖率应该是每个“认真”写单元测试的程序员得到的必然结果,管理者把一个结果作为指标来衡量,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把“万能”的程序员逼急了,他就会从 “神秘的工具箱”中拿出一两个“法宝”来,“高效”地达成指标。我就见过很多这样的“法宝”,比如在单元测试中连一个“assert”也没有,或者写很多get和set方法的单元测试(写起来简单啊)来提高整体的覆盖率等等。更何况,测试充分的代码也有可能无法达到100%的覆盖率,本文的后面就有这样的例子。

 

那你大概会问:“那测试覆盖到底有什么用呢?”。我的答案还是很简单,“测试覆盖是一种学习手段”。学习什么呢?学习为什么有些代码没有被覆盖到,以及为什么有些代码变了测试却没有失败。理解“为什么”背后的原因,程序员就可以做相应的改善和提高,相比凭空想象单元测试的有效性和代码的好坏,这会更加有效。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传统的测试覆盖方法和一种称为“代码变异测试”(Mutation Test)的方法。大家将会看到这些方法都可以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点,以及代码变异测试相比传统方法更有价值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我不会区分你是开发人员还是测试人员,那对我来说都一样),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找到一些提高测试和代码质量的方法。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不论你正在用还是想要用“测试覆盖率”来做度量,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放弃这个想法,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去写点代码)。

传统的测试覆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