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么利用数据:堵车的故事2014-06-06 cnblogs 欢乐的财神南京城内房价太高了,断然不是我等上班族消费的起的,所以,我选择了在城外的小县城定居。顺带买了 台车,每天驱车数十公里来单位上班,正值今天南京下雨,路面湿滑,国道上渣土车龟速移动,外加多台重量 级“选车”横排占满路面,我无奈的被堵在路上超车不得,本来一个小时的车程,被我开出了一个 半小时以上,险些迟到。有时候,我总是把这些琐碎的事情和工作联系起来,想想我的软件,人们总是把相似的工作看做等价,既 然等价那么花费的时间和代价也理应相同,随着这种思想蔓延开来,我们发现客户总能找到一些类似软件或软 件的一部分功能,然后告诉你:就和这个差不多,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吧?你看你看,其实蛮有道理的,那个相似的都做出来了,而要做的这个和那个差不多,自然不需要什么时间 !可是,就像天下雨了,本来一小时的车程要开一个半小时那样,软件实现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功能本身的特 殊性、团队人员的专项知识储备等等的因素,都会随时下起瓢泼大雨,让你急的满头大汗。深受这样的折磨之后,慢慢的,我开始寻找解脱,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让客户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 的辛酸以及承认软件的价值。首先,举个栗子(俄罗斯方言)。我们经常能看到谷歌发布一些文章或者是视频,介绍他们储存多大的数 据量,涉及到全球多么广泛的人群,应对多么密集的请求响应,搞定了多么精准的广告投放等等等等。后来百 度也这么干,说自己中文搜索多么地道,顺带也说自己存储量多么多么大,百度贴吧多么话题涉及范围广等等 等等。后来阿里巴巴也这么干,说自己每秒处理多少笔业务,据说还在自己的呼叫中心安排一个墙体大屏幕, 显示一张中国地图,哪个地方发生一笔交易就在哪个地方弹出一个彩色气球,随着气球的沸腾,显示交易多么 的热闹等等等等。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仔细想想,这关用户鸟事啊,我根本不需要知道你的量有多大,你为我服务就好了 ,那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处理好就得了!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做这些广告什么的,都是要钱的啊,动辄数百万的银子,就这么没了,就为了在网络 上炫耀么?肯定不是的!这么做有着相当的价值,寻根揭底人是个感性的动物,在消费习惯、喜恶情感、人际 交往等等的社会活动中,往往不用理性去分析,而是用闭上眼睛纯粹靠蒙,这给商家带来了无穷的机会,名头 够响,商品再烂都没事,他们不会放弃这样的财富,为了稳定住模式,于是给这个事情打上了标签:品牌的力 量!理解了这个事情,再回头看看那些宣传,就很好理解了!说了那么多,就是让人们感受科技的力量,感受 这个品牌的力量,感受他们在某个领域做出的努力,在一种感同身受中,以后他们推出的任何商品和服务都更 容易被接受,So ga!回到软件开发的话题。刚才我们说了,互联网大鳄们都在做的事情,我们难道不值得尝试一下么?理理思 路,让我们继续。必须要插一句话,不能总用嘴说,你总不能每天跑到客户那儿告诉他:我们这个多么牛,我们处理多么大 的数据量!这显然很傻,不要这么做!可以稍微委婉一些,在软件每个关键的操作之后整一个loading界面,解释你这个操作正在处理多么庞大的 数据,也可以在页面的边边角角整一些后台准备信息,什么“十万台终端信息加速准备就绪,点击确认 即可加速”!用户点击一下,好像自己免费占了个便宜,其实你的软件什么也没做,就是要让他在心理 上,有个预期,然后使用这十万台终端信息的时候更好的感受到迅捷,更好的感受到:你为了做出这么快的系 统所付出的努力,不知你看懂了没有。如果还没,请参考某某安全卫士,总是用开机时间多少秒来刷存在感, 再感受一把!嘿嘿!好了,故事本该结束了,按惯例我再说一说数据思想。这里提到,你需要不断的刷存在感,在用户界面和 交互的范畴内,尽可能详实的展现自己的工作,不要以为这是作秀,你要知道,用户就吃这一套。然后,当真 的这么做的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利用数据来概括这个存在感是最完美的!如果你处理的量很大,你就可以 适当的夸大和模糊的炫耀一下!如果你处理的信息来源繁杂,就用快速闪动的方式,让用户用眼睛感受那种飞 驰的快感!来吧,如果你在雨天堵车,就拍上几张堵车照片,回来向你的老板解释为什么迟到!如果你克服了巨大的 困难才搞定了功能,就在界面上留下明显的痕迹,让用户追随你的脚步,找到你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