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进阶学习(十) 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2014-08-28整个教程中已经不时的出现一些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的相关知识。这里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Java是在JVM所虚拟出的内存环境中运行的。内存分为栈(stack)和堆(heap)两部分。我们将分别考察这两个区域。
栈
栈的基本概念参考。许多语言利用栈数据结构来记录函数调用的次序和相关变量(参考)。在Java中,JVM中的栈记录了线程的方法调用。每个线程拥有一个栈。在某个线程的运行过程中,如果有新的方法调用,那么该线程对应的栈就会增加一个存储单元,即帧(frame)。在frame中,保存有该方法调用的参数、局部变量和返回地址。

调用栈Java的参数和局部变量只能是基本类型的变量(比如int),或者对象的引用(reference)。因此,在栈中,只保存有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引用。引用所指向的对象保存在堆中。(引用可能为Null值,即不指向任何对象)

引用与对象当被调用方法运行结束时,该方法对应的帧将被删除,参数和局部变量所占据的空间也随之释放。线程回到原方法,继续执行。当所有的栈都清空时,程序也随之运行结束。
堆
如上所述,栈(stack)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堆必须要小心对待。堆是JVM中一块可自由分配给对象的区域。当我们谈论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时,我们主要回收堆(heap)的空间。Java的普通对象存活在堆中。与栈不同,堆的空间不会随着方法调用结束而清空。因此,在某个方法中创建的对象,可以在方法调用结束之后,继续存在于堆中。这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断的创建新的对象,内存空间将最终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