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的Java垃圾回收2014-08-09 infoq Ben Evans 译:马德奎垃圾回收,就像双陆棋一样,只需几分钟来学习,但要用一生来精通。Ben Evans是一名资深培训师兼顾问,他在演讲可视化垃圾回收中从基础谈起讨论了垃圾回收。以下是对其演讲的简短总结。
基础
当谈到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垃圾回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早期技术,比如手动内存管理和引用计数。这是件好事,因为内存管理令人厌烦,学究式地簿记是计算机擅长的,而不是人擅长的。在这方面,语言的运行时环境比人强。现代的垃圾回收非常高效,远远超过早期语言中典型的手工分配。通常,具有其它语言背景的人只盯着垃圾回收造成的中断,却没有完全理解自动内存管理发生作用的上下文环境。标记&清除是Java(及其它运行时环境)用于垃圾回收的基本算法。在标记&清除算法中,引用会从每个线程栈的桢指向程序的堆。所以,从栈开始,循着指针找到所有可能的引用,然后再循着这些引用递归下去。当递归完成,就找到了所有的活对象,其它的都是垃圾。请注意,人们经常漏掉的一点是,运行时环境本身也有一个“分配清单(allocation list)”,上面列出了指向每个对象的指针,该列表由垃圾回收器负责维护,并帮助垃圾回收器进行垃圾清理。因此,运行时环境总是可以找出由它创建但尚未回收的对象。

图一上面插图中所示的栈只是一个与单个应用程序线程相关的栈;每个应用程序线程都有一个类似的栈,每个栈本身都有一组指向堆的指针。如果垃圾回收器试图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获取活对象的快照,那么它就要追踪运动着的目标,那样很容易漏掉一些严重超时的对象分配,因而无法获得一个准确的快照。因此,“Stop the World”是有必要的;也就是,停止应用程序线程足够长的时间,以便捕获活对象的快照。下面是垃圾回收器必须遵循的两条黄金法则:垃圾回收器必须回收所有的垃圾。垃圾回收器必须从不回收任何活对象。但这两条规则并不是对等的;如果违反了第二条规则,结果会使数据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如果违反了第一条规则,则会是另一种情况,系统并不总是能够回收所有的垃圾,但最终会回收所有的垃圾,那么这是可以接受的,而实际上,这是垃圾回收器的基本原理。
HotSpot
现在,我们来说下HotSpot,它实际上是一个C、C++以及许多特定于平台的汇编程序组成的混合体。当人们想到解释器,就会想到一个很大的while循环,其中包含一个很长的switch语句。但HotSpot解释器比那个要复杂的多(由于性能原因)。在开始阅读JDK源代码的时候,就会发现HotSpot中实在是有许多汇编程序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