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软件开发 / JAVA / 在Hibernate中正确实现关联关系中的级联操作(cascading)
在Hibernate中正确实现关联关系中的级联操作(cascading)2011-02-17关系数据库系统本身就比较复杂,加上Hibernate的O/R映射层,复杂度加重了,很容易出现问题,本人将最近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一个总结,整理在下面的一系列文章中正确理解Hibernate的聚合类型(collection)的使用在Hibernate中正确实现关联关系中的级联操作(cascading)在Hibernate框架中编写持久对象类实现外键关联的几点注意事项本文是第二篇,讲解在one-to-many(一对多)和many-to-one(多对一)关联关系中的cascade特性的声明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最关键点是:脑子中要有一张持久对象关系树及其状态图(状态分别是:Transient, Persistent, Detached),存在对象间关联关系时,如果使用了级联操作特性,要找到树的根对象(所以要用树,而不是图),从根往下级联操作,只做单方向的级联。我们再次使用第一篇的例子,为了反映两者的关联关系,为User类我们声明如下一对多关系<class name="User" table="USER">
...
<set name="preferences"
cascade="all,delete-orphan"
inverse="true">
<key column="USER_ID" not-null="true"/>
<one-to-many class="Preference"/>
</set>
...
</class>而为Preference类声明如下多对一关系<class name="Preference" table="PREFERENCE">
...
<many-to-one name="user" column="USER_ID" not-null="true"
foreign-key="ALLPREFERENCES" class="User"/>
...
</class>由上可见,在User和Preference的关系树中,User是根(root),另外还可以看到为Preference声明了一个not- null的外键。在理清了级联的顺序关系后,后续的持久化操作可以只对User进行即可,Preference的持久化由级联操作完成。根据Hibernate的原理和官方建议,应该采用以下持久化方法:session.save():用于将Transient状态的对象及其级联对象持久化(即在该session中,处于persistent状态),例如,创建新对象及其关联。session.flush()或者事务提交(commit)操作:用于将处于presistent状态的对象修改的持久化,例如,从数据库将一个关联树调到Hibernate中,修改后再次入库。session.update(), session.saveOrUpdate(), session.merge():一般只用于处于detached状态的对象修改后进行的持久化操作(这是Hibernate的一个重要特色,可以很好的处理业务层面的事务(transaction)跟数据库层面的事务的配合问题),当然,这些方法用于上一种情况也没有错session.delete():删除对象做了上述实现后并不能保证关联关系的级联操作的正确执行,进一步分析参见后续文章。在实践中很容易触发以下异常:org.hibernate.ObjectDeletedException: deleted object would be re-saved by cascade (remove deleted object from associations): xxx这主要是理不清级联关系造成的,按照本文和下一文介绍的方法可以排除。还有一个异常:Cannot delete or update a parent row: a foreign key constraint fails ([外键的定义])其解决方法也是一样的。